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星空体育药事管理知识培训范例6篇

  星空体育药事管理学是融管理学、药学知识为一体,以法律法规为表现形式的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应用性很强,而在现实教学中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药事领域法律规则及社会现象的实质体会和理解。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药学事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如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药物政策不断成为社会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实际能力的药事管理人才。培养高素质的药事管理专门人才,可以加强对药品从研制、生产、流通、价格、广告乃至使用等各环节的全方位管理,保证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和经济性。应社会需求我国很多医药院校组建了医药商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医药领域从事药事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这些学生的知识背景以社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人文科学为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药事管理学自然而然担当起学生接触专业,引领学生探知药事管理领域的重任。而实践教学是保证这一任务完成的重要途径,在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下,学生了解药学事业,深刻体会药事管理理论知识,形成药事管理能力,满足社会对药事管理人才的需求。

  由教师主导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围绕课程任务而分别展开。药事管理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组织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药事管理学以传授药事管理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造就药学事业中的药事行政管理、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师和社会药师等职业人才为目标,即培养上述职业人才的职业工作能力是药事管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而这些职业工作能力是无法单纯从书本、课堂上学到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个桥梁,才能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只有通过科学设计的药事管理项目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工作能力。因此探索和实践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作者从作为药事管理学一线教师的体会出发,探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首先从学科性质来说,药事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只有放到社会中去,放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其次从课程内容来看,药事管理学知识内容庞杂,涉及管理学、药学、法学等多学科内容,其中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贯穿始终,体现药事领域以法管理的特色。法规内容抽象难解,形象化偏弱,不易激发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就学生主体分析,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在大学之前很少接触社会职业领域,对药学事业的管理更是认知模糊,如果没有必要的实践教学,学生只能是肤浅地理解,表面地掌握,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认为药事管理学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多元化的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以及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几个方面。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对的职业群对职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而科学设定。培养对象指向未来的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房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合药事管理岗位的人力资源。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了解药学事业社会现状,加深对药事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培养学生的药事管理应用能力和解决岗位现场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具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它们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紧密结合药事管理学理论教学。药事管理学理论课程内容以国家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条例为主要依据,本着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从国家药物政策制度到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再到各项具体规范的顺序进行安排,共分九个知识模块,分别为国家药物政策制度、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中药及特殊药品管理、药事信息、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根据上述理论教学模块内容要求,结合药事管理职业岗位方向能力要求和现实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开展的可操作性,我们认为应在药品监管管理体制、药品管理法理解应用、药品注册、药品信息、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几个方面形成单独的实践教学项目。其中课程实训教学包括四大模块,第一模块为药事组织管理知识实训,第二模块为药品管理法综合运用技能实训,第三模块为药品注册技能实训,第四模块为药事信息能力实训。实训教学内容要时时更新,结合我国药事法的发展动态,紧扣实际,同时结合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校外实践教学包括第五模块的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能力实践和第六模块的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能力实践。其他内容教学中全程以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穿插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药学事业的应用叉学科,它以法规制度为主体内容,强调药事领域的依法管理,因此药事管理学科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科学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技术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学科特点,我们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设,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实践教学方法和特点概述如下:

  药事管理案例教学,真实案例演示,分析实质,加以解决,易懂易学。教学案例多来自药事领域最新发生的事件,注重药事管理素养训练,了解药事管理实践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研究性教学,设定学科热点问题,进行信息收集或调查研究,由教师进行指导完成。具有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培养研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PBL教学,强调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包括知识的跨学科应用、学科内的跨研究领域应用,明显体现理论内容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际运用能力,从中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辩证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网络实训教学,我们目前开展的内容主要针对课程药事信息管理部分,围绕互联网中针对性的药事信息网站,布置实训问题,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实体操作增进能力培养。

  社会见习,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理论感性化、直观化,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调查,接触社会,感知医药行业现状,深刻理解药事法规的现实应用,增加医药行业社会积累。

  这种考评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重视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改变药事管理学传统期末考试方式,其成绩评定应按比例设置,实践教学成绩应占相当的比例,以引起学生对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药事管理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最好的考核形式就是形成性考核。即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学习结果的阶段性考核,考核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表现和实践效果。通过形成性考核,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自觉性、有效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开放教育下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是确保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态度;其次涉及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全面素质,为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师资保障;另外要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从而保障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规范开展。

  本文章是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50238和长春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项目论文

  [1] 王勇,王丽娟.药事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1(16).

  [2] 邓伟生.阶段式考核法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体会.中国药业,2014.23(12).

  一、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方案二:医院岗前培训方案为使新聘的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了解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新聘临床医生岗前培训计划u,具体安排如下:

  二、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医院岗前培训方案医院岗前培训方案。

  方案三:医院岗前培训方案根据医院继续教育规定和工作需要,为使20xx年保卫科新进人员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熟悉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增强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此新进工作人员培训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保卫科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广大患者的一个重要窗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及经济效益[1]。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竞争日益激烈,对门诊药房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星空体育,其工作不仅仅限于按方发药,更要重视其社会服务性,这就要求门诊药房人员适应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以人为本,全方位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2]。本研究通过对门诊药房人员优质服务培训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而评价其在实际医院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1年12月以本院门诊药房工作人员12名为研究对象,进行优质服务培训。

  1.2 方法 门诊药房优质服务培训包括知识更新、思想教育、药房环境3部分。(1)知识更新:组织药师参加药学和医学相关讲座,努力学习药学理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综合业务能力;(2)思想教育,通过培训提高药师的工作热情,端庄态度,同时也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至上”的工作准则;(3)药房环境,调整药房工作环境,将“窗口式”服务变为“柜台式”服务,患者取药时,一名药师主动与患者交流,尽可能提供药学咨询服务,解决患者疑问,另一名药师则熟练进行取药工作。

  1.3 评价方法 培训前后分别对门诊药房人员进行执业能力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讲解能力和规避纠纷能力,每项满分100分;培训前后分别对300名门诊取药患者进行药房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等候时间、等候环境、方便程度、药品供应以及药师讲解6个方面,分为五级,1~5分依次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十分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录入,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药房人员执业能力的差异,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满意度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1 培训前后药房人员执业能力的比较 经过优质服务培训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讲解能力和规避纠纷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培训前后医院门诊药房满意度的比较 培训前300名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为89.33%,培训后收集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3.00%。经过优质服务培训后,门诊取药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态度、等候时间、等候环境、方便程度、药品供应以及药师讲解的满意度都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门诊药房是临床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对其满意度的高低是衡量临床药学工作甚至医院整体形象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竞争日益激烈,门诊药房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善服务态度星空体育,提高服务质量,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服务[3]。门诊药房优质服务培训是临床药事管理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执业能力的必由之路,管理者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和要求,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优质服务培训,以培养素质高、执业能力强的药房工作人员,促进临床药事管理的健康发展[4]。

  本研究发现经过优质服务培训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星空体育、专业技术、讲解能力和规避纠纷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提示经过优质服务培训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执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表现为临床药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更新,对药品的讲解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增强了门诊药房工作的技术水平,并且在面对药患纠纷时也会提高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5]。本研究还发现,经过优质服务培训后,门诊取药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态度、等候时间、等候环境、方便程度、药品供应以及药师讲解的满意度都明显提高,提示经过优质服务培训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改善服务态度和等候环境,完善药品请领计划,及时进行药品供应,“柜台式”服务可以增加发药的效率,也可以加强对患者用药的针对性指导,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所以对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6]。

  综上所述,门诊药房人员经过优质服务培训后,执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并且药房满意度明显提高,这为临床药事管理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潘宝娟.我院门诊药房规范操作与人性化服务之契合浅析[J].中国药房,2011,22(29):2778-2779.

  [2]信彩琴,马瑞.改善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几项措施[J].中国药事,2009,23(5):450.

  [3]陆国红,吴隽,沈金芳.患者满意度与门诊药房流程优化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22):1893-1896.

  [4]官东秀,冯祚臻,俸小平.门诊药房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体会[J].中国药业,2011,20(24):20.

  [5]唐捷,曾友志,龙云.门诊药房优质服务模式初探[J].西部医学,2009,21(7):1246-1247.

  方案一:医院岗前培训方案根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工作需要,为使20XX新进人员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熟悉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了解医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此新进工作人员培训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方案二:医院岗前培训方案为使新聘的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了解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新聘临床医生岗前培训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二、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医院岗前培训方案医院岗前培训方案。

  为统一标准,规范药品GSP认证检查,保证认证工作质量,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00.7.1)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制定了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零售企业GSP认证检查项目共109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前加* )34项,一般项目75项。根据规定,现场检查时,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并逐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定。凡属不完整、不齐全的项目,称为缺陷项目;关键项目不合格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合格为一般缺陷。严重缺陷0,一般缺陷≤10%,才可判定为通过GSP认证现场检查。

  缺陷项目的统计在对随机抽取的55家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中,对出现频次高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星空体育。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档案建立、培训教育、药品养护、进口药品验收四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①档案建立:6006-企业建立的质量档案内容不全;6011-企业收集的质量信息内容不全,或收集到的信息欠分析、欠应用;6505-企业继续教育档案不全。② 培训教育:6504、6012-对相关人员培训不到位、培训教育内容不全或培训缺乏针对性、适用性;8001-对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对药品的性能、用途、禁忌及注意事项的业务不太熟悉。③ 储存与养护:7801、7802、7809-对陈列药品未按月进行养护,对近效期、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未缩短检查周期,甚至出现过期药品,对近效期药品未按月填报效期报表。7807-温湿度计未进行效验、记录纯属应付,存在集中记录或回忆性记录,反映的温湿度不切合实际,温湿度超出高低范围内也未采取有效措施。

  2.1档案建立方面 问题分析:对于质量信息收集及质量档案的建立规定不具体,企业不知道该收集哪方面的信息及建立哪些品种的档案,对于收集到的信息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建立的品种档案具体应涵盖哪些内容也不明确,质量标准还不够完善。

  对策建议:药品质量档案的建立:首先,药品零售企业要明确哪些品种需要建立药品质量档案,这是GSP具有规范性要求的。①首营品种,②主营品种,③除首营品种之外的其他新经营品种,④发生过质量问题的品种,⑤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重点监控的品种,⑥药品效期较短的品种,⑦药品质量不稳定的品种,⑧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品种,⑨其他有必要建立质量档案的品种。

  2.2人员培训教育方面:问题分析:有的企业对GSP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和敷衍的现象,企业往往以销售为主,每年除接受药监部门组织开展的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或药师协理等继续教育培训外很少有效开展企业内部职工培训,还有的企业虽然培训了,但往往只针对GSP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而对验收、养护等重要岗位人员培训缺乏针对性。

  对策建议:希望药监部门根据企业具体实际,针对性对企业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学专业知识、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知识的培训,同时药监部门利用下乡检查的机会多对乡下企业进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近期出台的有关规范药品经营行为文件精神等新信息的传递和培训。

  2.3储存与养护方面 问题分析:药品的储存与养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对养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养护员、保管员的专业素质及相关岗位培训不到位也影响着养护的水平以及储存条件等汇总分析利用的水平。

  对策建议:增强企业对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养护人员素质,加强针对性岗位的培训,企业内部要加强考核[1~4]。

  2.4进口药品验收 问题分析:①部分企业对进口药品如何验收,如何一一核对药品名称、批号、规格、注册证号等与《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的一致性不了解,认为只要有《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就可以了。②药监部门业务指导人员对进口药品验收、管理认识不到位或监督不到位。

  对策建议:①加强药品零售企业验收人员对进口药品管理办法及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掌握进口药品进货、验收、审查程序。②加强药监部门业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③验收(审查)时要掌握进口药品的包装,标签上标示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号、药品名称、国别、生产厂、剂型、规格、包装规格与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记录都能做到三者之间相互印证。药品批号与出具的检验报告书抽检批号应完全一致。

  以上对我州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情况的汇总分析,虽不能涵盖我州认证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但却是我州认证中矛盾最突出的条款及问题所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制药企业是药学类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途径,在我国,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制药企业现有的人才团队,已不能适应制药企业的需求和变化。人才结构的老龄化、知识体系的单一化及研发能力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新时期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制药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关注热点,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好就业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管理乱、研发创新能力差、市场空间小、政策压力日益加大的特点。具体来看,合资型制药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运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营销运营模式。强大的研发实力加上领先的运营模式使合资型制药企业在市场的销售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不可小觑的是合资企业拥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制药企业等,多以垄断式作为自己的经营模式,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产业基础,但其弱点在于产品结构单一,被人们所熟知的大多也局限在几样商品,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竞争中研发是其弱项。中小型制药企业表现出“一小二多三低”的特点,即,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企业拥有的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差,随着GMP对药品生产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存成为一大问题。

  在现有的制药企业人才结构中,通过去企业的认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目前,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1.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实施GMP认证后,对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好地了解市场发展,把握主流脉络,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掌舵者即企业的领导者的前瞻性和战略布局成为制药企业能否良好发展的关键点。

  2.产品研发人才。一直以来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的新药多数为仿制药,或通过剂型改变成的新药,但随着药典与国际化的接轨,真正意义的创新药成为新的发展点,也是企业取得更好利益的立足点。因此,由“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的转变力度逐渐加大,研发人才的缺乏也越来越明显,企业间的挖角也不能满足对研发人才的需求,抓住研发人才,就等于抓住未来制药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3.一线综合人才。制药行业中,简单的一线操作人员学历偏低、老龄化的现象严重,在知识的储备上也比较单一,无法做到相关知识的链接。现行的GMP中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做了相关规定,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使得许多制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无法得到真实意义上的培训结果,多数员工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达不到标准,难以保证所生产药品的质量符合GMP要求。

  1.制药企业本身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制药企业本身培养人才的模式上有三大缺点:①培养制度陈旧,大多数制药企业中依旧采取传统的培养模式,这些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培训经费、培训内容、受训者本身等的诸多局限性,使培训的初衷与结果背道相驰。②培养策略落后,在制药企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中,往往过于突出两条线路,一是完全独立进行培养,即部门间完全独立,只针对自己从事业务进行相关培训。二是无界定式培训,即集体大混合式培训,没有突出。两种培训,或左或右,将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和管理问题处理得过于简单或没有重点,到最后,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③培养机制落后,我国企业培训机制存在三大突出弊端,一是没有整体的培训方案,多数方案是临时起草,缺乏主动性,可实践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方式和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结合不紧,缺乏灵活性。在培训之初,培训者缺少宏观的谋划,没有对企业进行很好的了解,培训针对性差,缺乏创新性,无法与需求同步。三是培训刺激机制缺乏,岗位意识不明确,没有形成技能星空体育、业务水平竞争上岗的机制。

  2.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制药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在传统药学专业授课中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毕业实习三大板块,课程的设置上,多数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但是,从制药行业的需求出发,他们所需要的不再是懂得基础知识的学生,制药企业作为盈利单位,他们需要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立刻进行工作,并得到收益,这样,高校教育与制药企业的需求就显现出脱节问题。现有的高校课程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制药行业的要求,知识体系结构的过于单一成了高校毕业生的一大弱点。

  高校针对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应在能力上更为重视,定位上更为准确,对职位上的培训更有针对性。所以,在以往制药企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应随着需求的不同进行实质性改变,总体对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思路为增加学校的教学内容,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和增加企业员工的学历升级。

  1.高校教学内容。知识的积累是从事制药行业的首要学习内容,应将学校作为依托点,在校园环境中,给予一定的定位式教育,进行综合式培养,发现不足,改善不足。①当前教育体制下的高校毕业生,其知识结构过于陈旧和单一,难以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上,一定数量的针对性课程是必要的,简单地说,在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可以设立具有实用性的课程,直接与制药企业所需的技能相对接,在选修课上给予更多的选择,如设立GMP管理课程,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发酵技术课程,产品研发课程等,让学生及时把握最新资讯,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技能。②实验课和实习期的设定,更多的动手能力是尽早适应制药企业的前提,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设立也应更注重实践性和相关性。实习可采用流动式的实习方法,即不单一的停留,例如,制药企业为实习地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部门进行学习,为以后尽快地适应高节奏工作进行实际经验积累。③在建立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跨院学习科目,现代的制药企业需要药学人才的同时,对管理型人才等的需求也日渐明显,建立跨院学习的模式,让药学专业的学生,也能涉猎到经管类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既强化了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让学生在竞争中多了一项技能。④增加专业硕士的培养力度,专业硕士对于我国而言,其历史相对长久,但与学术型硕士相比重视力度远远不足。在发达国家中,专业硕士在硕士中所占比例远大于学术型,专业硕士是以其想从事工作为主要出发点,直接进入想要从事部门,针对式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和发现的不足整合成论文,这样专业硕士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变得显而易见,对与现在的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是很好的补充。⑤在给予知识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定位,在有限的学习生涯提早规划出学习或涉猎的科目,进行知识和技能上的储备。培养出有预见性、有主观判断能力和具有良好品行的优秀人才。

  2.制药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①订单式培养。订单式的培养提出已久,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学校和企业定向培养是换被动为主动的具体表现。订单式的培养确保了制药企业需要型人才的供给,弥补了人才缺失的空缺,在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基础上,也解决了高校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可以缩短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针对性地对所从事工作进行服务。②在企业与高校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中培养人才,联合申报项目,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与企业优势相结合,提高了科研竞争力,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知识的人才,同时科研成果可在企业直接应用,缩短了成果转化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对地方的服务能力。

  针对制药企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应在不断创新改革教学管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制药企业的动向,随时地、人性化地进行课程变化,注重学生的前瞻性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性建议。

  [1]李淦昌,王旭深.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5,(6).

  [2]卢兵.中小型制药企业人才缺失的现状[N].医药观察家报,2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