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以医疗器械为首的医药股,在近期内持续行情看涨。尤其是在10月14日,A股医药、医疗股曾全线爆发,医疗服务板块、CRO概念板块均涨超7%;医疗器械板块最为亮眼,收涨9.18%。“一个板块的涨幅达到了9%以上,这在市场的行情中间是相对的比较少见。”有投资者感叹道。
与此同时,一支永赢基金公司旗下的医疗器械ETF也“C位出道”,曾单日强势上涨10.06%,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前一周,医疗器械类ETF净值涨幅已经霸榜。据媒体统计,当时二级市场内有675只股票型ETF,前30只全是医疗类ETF,且前三名均属医疗器械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医疗器械板块也迎来上市热潮,一批医疗设备、医疗耗材等细分领域的龙头纷纷踏上了IPO之路。此前,“高端医学影像龙头”联影医疗登陆科创板,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5%,市值突破1500亿元。今年9月,华大智造于科创板上市,当日收盘市值达413亿元,收获了第二个上市公司的华大系掌舵人汪健也借此身家大涨。
据《财经天下》周刊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7日,自2021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上市新股总数为97只,其中医疗器械细分板块高达54只,居各医药细分板块首位。
械企纷纷IPO的背后,是政策对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支持,也为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上市打通了道路。
CT、彩超、MRI等医疗器械设备,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也并不算太过陌生的名词。医疗器械行业中,也是全球医疗领域新科技的集中地。2020年疫情之后,一场“医疗新基建”拉开了序幕,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高速增长;今年的“贴息贷款”政策出台,以及科创板械企IPO条件放宽,都为械企们的发展带来了助力,也让资本市场对该板块的期待大大提高。
美好医疗的核心业务是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刚刚上市三天,就赶上了10月14日医疗器械板块的“涨停潮”。当日美好医疗涨幅达到24.86%,打新成功的投资者中一签最高约赚到了7800元。
10月10日,健世科技登陆港交所。作为被高瓴看中的医疗器械企业,它主营业务为治疗心脏病时需要的医疗器械产品。
就在今年8月,号称“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的联影医疗上市。其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向资本市场募集大约125亿元,募资额仅次于中芯国际、百济神州。此次上市,联影医疗每股发行价达到109.88元,市盈率接近77倍,上市当日市值即站上1500亿元。
此前,作为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国内医学影像设备一直被“GPS”(即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三大跨国巨头把持,联影医疗上市的背后,也给市场带来了打破海外医械巨头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希望。
至今,还有众多医疗器械公司正在排队上市,据《财经天下》周刊不完全统计,2022年,创业板新增受理医疗类IPO企业22家,科创板新增19家。其中还包括老牌医械企业,例如曾制造出国内首台MRI(核磁共振成像)的械企“老大哥”深圳安科;曾制造中国首批A型超声仪器的老牌“超声龙头”汕头超声;以及国产CT“一哥”东软医疗等。
不久前,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心泰医疗”)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而心泰医疗作为乐普医疗旗下的子公司,如果它能成功叩开港交所大门,将成为“乐普系”旗下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1999年成立的乐普医疗以心脏支架起家,与微创医疗并称为“心脏支架双巨头”。2009年,乐普医疗登陆创业板。从去年开始,乐普医疗开始着手将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目前其旗下乐普生物已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根据年报,乐普生物主攻创新药领域,布局了多个肿瘤产品的研发管线。而心泰医疗主要产品是用于治疗心脏室/房间隔缺损的医疗器械封堵器,并在去年5月刚获得一轮融资,当时估值为9.5亿美元。
随着资本版图的不断扩充,乐普医疗创始人蒲忠杰的身家也水涨船高。2022年,蒲忠杰夫妇以150亿元财富,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
同样忙于在资本市场下下一盘“大棋”的还有微创医疗。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前后脚创办,并于2010年在港股上市。在今年7月和8月,微创医疗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微创脑科学和微电生理先后上市,这也将目前“微创系”的资本版图扩大到6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超过千亿元。
这也成了械企们独特的“补血”方式。医疗行业尤其是医疗器械领域,从立项、投入研发到产品审批上市,一般所需的时间长、投入大。有业内人士曾认为,拆分上市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帮助企业度过漫长的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母公司的研发资金压力。
微创医疗的创始人常兆华就在2020年的公司股东大会上表示,要靠微创医疗几个亿的利润,很难实现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全覆盖”,甚至连利润上百亿的公司也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微创采取了“生产上市公司”的方式,拓展新业务、成立子公司,再引进各路投资者,把公司“养”大,拆分上市。
常兆华也一度表示,微创是有“万亿市值基因”的。根据微创医疗的财报,他自己的酬金也在2021年达到了3.34亿元。而同年公司的净亏损额为2.76亿美元。
今年9月,华大智造登陆科创板。在其敲钟现场,还出现了一台基因测序仪。一位接近华大智造的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这台基因测序仪是DNBSEQ T7,目前全世界日通量最高的测序仪。”
而华大智造发行市值超过360亿元星空体育,其上市首日收报100元/股,涨幅15%,收盘市值高达413亿元,超过了华大基因。按上市首日收盘市值413亿元估算,创始人汪建在华大智造的持股市值高达193亿元。2021年时,汪建就以300亿元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
永赢基金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万纯曾表示,“器械企业纷纷IPO的背后,也是其本身结构良好的结果。”此外,他还感叹称,“医疗器械迎千亿利好。”
2020年疫情出现后,国内各地面临普遍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质量不高和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医疗短板。如何补齐短板、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成了“头等大事”。因此,自2020年开始,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浪潮,不断涌起。
2020年4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一份《2020年全国重点项目名单》。按照惯例,每年的二、三月份,省级政府都会制作一份清单,列举本地新一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并且在官网公示。可是,当年在3月初,四川省就已经公布过一份重点项目。将前后两份名单比较之后就可以发现,在4月初的名单中,重点项目数量新增73个,主要是补增了一批市县医院新建、扩建、迁建项目。
截至2020年7月,除了四川之外,安徽、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江西、山东、四川、浙江等地公布的年度重点项目清单中,几乎都增补了一些重大公共卫生重点项目。
据国泰君安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2021年,国内新建、改扩医院的立项数量分别为425项和612项,分别同比增长73%、44%。
东方证券认为,医院建设分为六个步骤,在完成大楼规划设计、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医疗专项工程之后,将进入医疗设备的后续采购与安装阶段。据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统计,从2021年以来部分汇总的全国新建医院项目看,大多数预计完工的时间在2022年至2025年之间。也就是说,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星空体育,医疗新基建的红利期正在到来,并且很大程度会持续3年时间。
在2021年年报中,国产器械龙头迈瑞医疗透露,随着医疗新基建的开展,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长期扩容,对公司三大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理邦仪器也在去年年报中表示,会将国内基层医疗作为公司心电产品未来的目标渠道。
与之可相对比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为带动消费、激发潜在需求、拉动内需,国家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新增了1000亿元中央投资。其中,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央投资将达到70亿元,支持约3500所乡镇卫生院、2000个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备购置。
从2008年-2010年,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其中,全国需要进行医疗设备更新的大型医院就超过两万家,而需要进行医疗器材更新的村镇医院更是达到30万家以上。
面临巨大需求星空体育,低端医疗设备成为率先受益的行业。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体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超级市场;2011年全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体产值达到了1354.1亿元,特别是某些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国内产量以及产值甚至成为世界第一。包括威高骨科、康莱德、蓝帆医疗、三鑫医疗、江西洪达等企业崛起,取代海外巨头,拿下了国内中低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大多数份额,并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截至2011年底,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900家,大型企业虽然不到2%,但是,中型企业有148家,小型企业高达近700家,规模以下企业更是不计其数。
多年之后,“医疗新基建”为医疗器械行业再度带来发展的动力。行业内预测,在国内市场上,这将会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高达1000亿元规模的市场需求,并且预测在2025年之前都会持续释放行业红利。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341亿元,同比增长18.3%。预计未来5年内,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元。
资本也开始对创新技术投入了热情。在2020年,微创医疗拆分出来的心通医疗完成了1.3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星空体育,并在之后登陆港股。在2021年,包括元化智能、键嘉机器人等多家手术机器人公司获得融资,其中不乏金额超亿元的大额融资。
与此同时,为了支持硬科技企业的发展,今年6月10日,上交所发布实施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下称《指引》),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企业范围从创新药企业拓宽至医疗器械企业,向尚未盈利的创新医药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2022年9月7日,国务院常规会议指出,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银行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将以不高于3.2%利率投放中长期贷款,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贴息后实际贷款利率不高于0.7%。
据公开信息,截至9月25日,浙江、江苏、安徽已经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开源证券认为,这三个省份约有2.1亿人口,通过人口数据模拟医疗市场比例,此次设备采购需求约在1000亿元左右。
对于部分“粮草不足”但预期经营情况转好的医院来说,这显然是“直达心窝”的助攻。“对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来讲,政策起到的优惠作用更大。”洛克资本医疗投资合伙人张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总的来说,政策落地拉动了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医疗器械行业公司的未来业绩能有所增长;在需求端覆盖多种类型的医疗器械公司,而龙头企业将具备先发优势。”
医疗器械企业们也积极响应,以争夺这波红利。国庆假期后,包括迈瑞医疗、万孚医疗等企业对整体解决方案作出营销;西门子、飞利浦、GE医疗等海外医械巨头也发布了对应解决方案。
资本市场上,也对此作出了积极预期。在9月底,一波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大幅上涨。
医疗器械发展虽然迎来黄金期,但这个巨大的市场“蛋糕”仍然群雄环伺,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也必须不断自我提升,以把握机会。
“‘高端化’医疗器械还是国外品牌占主导,高端产品的进口依赖性依然存在;部分核心部件星空体育、高端产品实现了国产化,但仍然任重道远;国内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多,龙头企业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等与国外巨头还有一定的差距;国际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全球竞争力。”张豹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与国外医械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差距不算小。作为“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联影医疗的业绩动力依然是中低端产品,在占有率第一的MR市场中,其销售的产品以中低端的1.5T产品为主,而在更加高端的3.0T市场中,联影医疗的市场份额只有17.1%,仅排到第四名。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CT市场中,联影在64排以上的高端市场中同样仅能排到第四。
被垄断的不仅是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甚至在上游核心元器件环节,我国企业也依然面临被外企“卡脖子”的情况。目前,联影医疗虽然已经能够自供磁体、射频、谱仪、探测器等多种元器件,但CT设备的核心元器件球管、MR设备的核心耗材液氦、XR设备的核心元器件X射线管等依然需要外购。
相比之下,上述核心元器件,飞利浦、西门子、GE医疗等巨头均是自供为主。张豹认为,“医疗器械‘高端化’的发展,除了依托于政策、市场、资金等因素外,复合型、综合型的技术是其发展的核心,医疗器械高端化的巨头公司,例如GE、西门子、飞利浦等,都是具备复合型、综合型的技术的公司。”
此外,在研发上,竞争对手的实力不可小觑,一位接近世界级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内人士,此前向《财经天下》周刊介绍过,虽然该公司是外企,但是它在国内已经布局五大制造工厂,并且每个工厂都配备研发基地,国内累计研发人数接近1200人。
可以看到,“近10年来,国内龙头企业的中高端产品实现了初步进口替代或技术性能赶超,目前还处于发展的转折点,随着利好政策、技术的进步等有利因素,未来5年会有初步的成果展现,未来10年成果会更显著。”张豹向《财经天下》周刊补充说。
公司名称: 九游娱乐(NINE GAME)官方网站-九游成就未来
手 机: 13800000000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yaofangpeixun.com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九游娱乐(NINE GAME)安苑东里一区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