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星空体育医药培训课程精选(九篇)

  星空体育课程体系作为一种知识框架结构,体现了职业或岗位对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也要依赖课程体系的实施。

  药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药学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获得财政部和教育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河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多项殊荣。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通过对行业发展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岗位需求分析等工作,明确了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和药物制剂方向两个主要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形成了以“突出职业方向,分段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药学专业(含两个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医院药学方向主要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社会药房培养专业性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调剂等工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正确指导合理用药,具备错方的识别及处理能力;掌握药物的稳定性、配伍星空体育、贮存保管等知识。

  目前,我校药学专业的医院药学方向已建立起“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专业平台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职业方向主要结合岗位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医院药学》、《临床疾病概要》、《中药鉴定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课程,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药学专业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一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程体系倾向于学科本位,有本科简约化和压缩化的痕迹,课程的职业特点不太明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校不断改善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学校、企业、医院三方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立了具有良好职业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仿真的药学服务实训基地(模拟药房药库)。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联系,建成了天津药业、郑州中心医院、天天好大药房等18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本着“共建共享、双赢互惠”的原则,学校与医院、企业共同研究,在基地的管理上进行创新,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行业)双重管理模式,确保实训基地科学规范有序运行,为教学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拟药房药库、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医院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最核心的问题是医院药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没有真正与岗位工作过程实现无缝衔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不明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助于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真正使课程体系建设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岗位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领域较为先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为出发点,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结构为框架,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实施,凸显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的市场需求和服务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改革依据,把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工作过程的各个部分完整的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因此,这一课程体系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主线,使课程体系各个部分之间通过工作过程导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这也使得部分职业和工作岗位发生变革的速度在同步前进。而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更需要具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这也使得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做相应改革。由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日益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青睐。因为这一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本位,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多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将体现职业特性和工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以此来设置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这一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特点,还充分考虑了将来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等因素,力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改革。

  我校依据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及药学专业岗位需求情况等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为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之一,并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做好就业市场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这一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为了满足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我校组织相关教师以各种行业会议、专家访谈、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药学专业发展趋势、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等信息;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的走访等;全面分析了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药学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毕业生素质要求,根据药学专业面向的岗位对药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对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形成了以“职业方向培养”为特色的“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制专科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培养过程分为基础培养、强化培养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第一学年为基础培养阶段,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等,使学生必要的专业认知实践和理论学习。第二学年为强化培养阶段,主要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医院药学方向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分析药学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校通过精简、整合、及增设相关课程等,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加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改革方面,主要以医院药学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突破口,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校本教材编写与实施、实验实训项目改革等措施,体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中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 融入到课程中,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工作的原理与步骤, 将课程与工作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方面, 我校实行院校共同参与, 根据岗位需求及工作内容设计方向课程,大胆创新和改革实训课内容,积极探索符合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既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体系,那么评价体系也应该相应调整,调整为更加注重学生能力考查的能力本位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式重点不在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在于考核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评价方法应以过程评价为主,结合阶段性评价、目标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不能脱离医院药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要注重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改革,我校医院药学方向已经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核心, 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为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张从军,王清媛,王夕芬.基层药学服务浅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9)

  [2]石森林等.加强临床药学教育 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 2010(04)

  [3]祁秀玲,陈俊荣.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 2009(21)

  [4]周金生,冯少青,陈元俊.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药业. 2009(14)

  课程体系作为一种知识框架结构,体现了职业或岗位对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也要依赖课程体系的实施。

  药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药学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获得财政部和教育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河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多项殊荣。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通过对行业发展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岗位需求分析等工作,明确了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和药物制剂方向两个主要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形成了以“突出职业方向,分段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药学专业(含两个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医院药学方向主要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社会药房培养专业性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调剂等工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正确指导合理用药,具备错方的识别及处理能力;掌握药物的稳定性、配伍、贮存保管等知识。

  目前,我校药学专业的医院药学方向已建立起“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专业平台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职业方向主要结合岗位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医院药学》、《临床疾病概要》、《中药鉴定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课程,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药学专业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一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程体系倾向于学科本位,有本科简约化和压缩化的痕迹,课程的职业特点不太明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校不断改善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学校、企业、医院三方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立了具有良好职业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仿真的药学服务实训基地(模拟药房药库)。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联系,建成了天津药业、郑州中心医院、天天好大药房等18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本着“共建共享、双赢互惠”的原则,学校与医院、企业共同研究,在基地的管理上进行创新,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行业)双重管理模式,确保实训基地科学规范有序运行,为教学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拟药房药库、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医院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最核心的问题是医院药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没有真正与岗位工作过程实现无缝衔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不明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助于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真正使课程体系建设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岗位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领域较为先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为出发点,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结构为框架,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实施,凸显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的市场需求和服务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改革依据,把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工作过程的各个部分完整的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因此,这一课程体系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主线,使课程体系各个部分之间通过工作过程导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这也使得部分职业和工作岗位发生变革的速度在同步前进。而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更需要具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这也使得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做相应改革。由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日益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青睐。因为这一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本位,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多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将体现职业特性和工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以此来设置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这一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特点,还充分考虑了将来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等因素,力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改革。

  我校依据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及药学专业岗位需求情况等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为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之一,并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做好就业市场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这一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为了满足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我校组织相关教师以各种行业会议、专家访谈、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药学专业发展趋势、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等信息;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的走访等;全面分析了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药学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毕业生素质要求,根据药学专业面向的岗位对药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对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形成了以“职业方向培养”为特色的“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制专科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培养过程分为基础培养、强化培养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星空体育。第一学年为基础培养阶段,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等,使学生必要的专业认知实践和理论学习。第二学年为强化培养阶段,主要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医院药学方向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分析药学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校通过精简、整合、及增设相关课程等,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加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改革方面,主要以医院药学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突破口,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校本教材编写与实施、实验实训项目改革等措施,体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中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 融入到课程中,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工作的原理与步骤, 将课程与工作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方面, 我校实行院校共同参与, 根据岗位需求及工作内容设计方向课程,大胆创新和改革实训课内容,积极探索符合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教师在开展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也越发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一改变大大提升了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结合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改革措施展开总结探讨。

  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医药生产、医药批发、医药商品零售等企业的人员管理,其教学目标便是向医药企业输送具有高水平应用能力的全方位管理人才。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学校已将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课程内容要点以及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设计成了相应的实训操作模块,与传统对医药企业管理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模式不同,改革后的课程主要将实训模块作为教学中心,教师围绕实训内容展开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此外,学校还对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及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等编写成讲义,从而使课程教学与实际紧密相连。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培养阵地。为实现教学创新,教师就要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但需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应对课堂的引导及讨论给予高度重视,进而对学生的不同理解与看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此外,教师让学生深入探究医药企业相关热点问题的实质,提升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参与度。第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案例分析及讨论等作业,并让其以书面形式完成。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做出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演示出来;此外,还可针对虚拟的医药企业,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撰写营销策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案例教学的目的便是对学生理解、应用课程理论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第三,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校实际资源以及课堂内容的设置,为学生创设模拟的实验课堂,学生可实地开展招商洽谈、谈判、物流配送、零售药店销售技巧等活动,进而在切身体会工作意境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开展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角色模拟法及小组学习法等对教学进行设计与组织。

  先进教学手段的不断引进与运用,为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众多院校加大了对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及多媒体设备等的投入力度,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与条件。而教师同样应加大多媒体教学的改革力度,在开发网络资源库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教学。

  此外,医药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软件的引进与应用也促进了课程改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计算机模拟实验中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分别扮演药品采购员、验收员及销售员等角色。在模拟分析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对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在这一模拟过程中,小组成员可清晰地看到自己决策产生的各种后果,进而培养其敢于承担风险、以正确心态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即为学校教学目标,这也决定了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协调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综合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基于此,学校为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就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现实中,学校可采取以下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完善。

  第一,建立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充分满足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学校建立了商务谈判室、营销模拟实训室、药店零售模拟实训室等一系列实训室,并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具体实践技能为依据编写了相应的实训手册,以实训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形成企业所需的实践技能。第二,与医药企业取得广泛关系,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在教学及课余期间,选派学生进入医药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通过校外资源来对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同时也弥补自身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第三,学校定期邀请成功且有经验的营销管理人才来校举办讲座,分享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营销策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药学教育的人才需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层次、种类、数量有不同的要求。医药行业发展在新的产业规划布局刺激下发生变化,人才的供应无法实现同步提升,必将出现供应缺口。传统药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市场需求反应慢,岗位指向宽泛而导致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弱,将很难适应新的医药市场需求,为避免产生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实际需求的时间差矛盾,保证药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受教育滞后现象影响,树立超前意识,科学预测未来新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别,超前调整课程安排,使人才的供求尽可能同步。

  目前有许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机构对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药学本科生近年来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在91%~100%之间[1-7];也有部分高校对药学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研究[8-10],认为未来生物药学、临床药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循证药学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对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指出应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能力[11];对江西省6所高校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毕业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应加大选修课及实验课比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药学专业培养方案[12]。上述研究工作未基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开展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拟针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

  2010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十二五”相关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良机。未来国家医药产业结构将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国际化四个方向调整,“优质化”重质量;“学术化”重循证研究;“集中化”重GMP、GSP认证;“国际化”重品牌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未来药学专业人才需具备生产质量控制能力、循证研究能力、临床用药服务能力、创新药物研究能力等。随着医药市场的迅猛发展,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医疗机构药房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物流销售、医院药品调剂及药学服务相关岗位是药学专业人才的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就业岗位群。针对医药产业结构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和国际化四大趋向调整,就业能力需求将随市场发生变化。

  (一)药物研发岗位。新药研发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决定了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新药研发环节是医药产业链上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受研发投入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创新体系不合理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低。但我国研发成本低、技术人员多,疾病谱和临床样本丰富,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药研究和开发阶段高层次的药学人才为主,但在新药研发申请和上市等环节,需要大批既懂药学相关知识又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层次要求不一定像新药研究阶段及临床前实验阶段那样高,药学本科生经过培训就可胜任。在临床试验环节,需要拥有基础医学知识、药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药学本科生也可胜任。考虑到我国医药专利环境的建设,还应加强对制药企业专利人或专利律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药品生产岗位。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药品GMP的要求。而目前相关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版GMP要求。根据药品生产组织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药品生产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熟悉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的就业能力。能够根据药品的性质,筛选出包括质量监控,检验化验,自动化仪表控制等合适的设备,设计出各种参数。

  二是熟悉生产工艺设计的就业能力。具备将实验室的药物生产工艺中试、放大,直至确定规模化大生产相应条件的能力;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流程。在进行生产的同时还要进行工艺验证,采取周密的计划、严格的实验寻找出那些恰当的要素,包括最优的生产条件、操作参数、工艺限度及原材料的投入;何时、怎样对其进行评估;每一个重要工艺步骤应做的检测(中间控制、放行和特性)及验收标准,确保产品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三是熟悉生产管理的就业能力。能确定生产计划指标、计算和核定生产能力、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组织实施、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控制生产进度、测算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之间的偏差,并纠正偏差。

  (三)药品流通岗位。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要求及药品流通情况分析,药品流通环节注重的是从业经验的积累,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并不高。《纲要》提出要加强药品流通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星空体育。建立国内药品流通人才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药品流通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层次多元、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全国药品流通职业经理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药品流通领域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训高级职业经理人2000人,中级职业经理人5000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5000人,药学技术服务人员10000人,其他重点岗位20000人。药学高等教育应紧密结合这些要求,培养适用于流通环节的药学人才。

  (四)药学服务岗位。目前我国药师数量不到40万名药师,而2020年我国共需要药师100余万名,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成为药学人才缺口最大的一类。在药学服务方面,需要高层次人才要面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药学服务。这类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了解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善于与医生沟通和协作,可以作为医药结合的桥梁和枢纽。要熟知药物性质和作用,能够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参与药物治疗决策并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临床用药利用与评价研究;参与查房和会诊;听取病情,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询问用药史星空体育,监测病人的用药。

  除了医疗机构所需的高层次药学服务人才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区诊所、零售药店,这些机构需要大量的药学服务人才。依据我国药师缺乏的程度和药学教育的现状,可以培养大批药学服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每一位走进药店想购买药品的消费者都希望从药店获得用药方面的指导,而实际上能够得到的正确指导不多。药学高等教育应该认识到这种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药学类专业的知识结构经历了“化学一药学一工程学”到“化学一生物学一医学一药学”的过渡和发展。这类变化的动因是产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包括产业关联的发展和产业关联的需求。在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相关联的理论和技术手段逐步应用的药学研究中,逐步形成在药学教育中新的课程,或者作为新知识被纳入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归纳出下列的知识内容极有可能在将来的药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临床药学服务方向开设药学心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时间药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生物药学方向开设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药物代谢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方向开设药物计量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循证药学方向开设循证药学作为选修课程。

  采用情景模拟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新增包括药房服务情景模拟、药厂制剂生产观摩及药品模拟营销等内容在内的岗位的技能培训模块,以适应不同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药剂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模块。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学生比较系统地联系用人单位药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①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完成收方审方配药复核发药等药房调剂实践环节。②病区药房调剂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进行病区药品的核对,通过实战训练提高药房服务岗位的就业能力。

  (二)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以课外科技活动形势参观药厂GMP生产车间,制剂生产线,学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提高药厂制剂生产岗位的就业能力。

  (三)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采用药品营销模拟实训,学生角色扮演药品推广销售人员、临床处方医生、药房进销管理人员等,拟设计两种情景模拟培训。①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学生两人为一组,自拟谈判课题,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最后撰写合同,拟定协议书。②医药促销情景模拟。学生自拟背景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电话邀约方案,并结合电话沟通的技巧按照邀约方案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模拟药品销售场景。观察者对销售人员所提出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掌握电话邀约的步骤和方法及拜访客户、进行产品演示的技巧。

  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临床药学服务进展、生物制药技术前沿、药物营销管理、循证医药学等前沿热点进行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质,就是解决高等药学教育供求矛盾、公平与效率问题。根据“十二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向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与教育模式,明确药学专业教育目的,才能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服务于大众,才能形成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药学生才能把学习作为提升自己人力资源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药学生就业能力完善课程培养体系。

  [2]万忠兴,李荣科.我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09,05:20-22.

  [3]李常玉,吕雄文,张媛媛,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本科已毕业五届学生就业状况及分析[J].安徽医药,2009,07:847-849.

  [4]李刚,姜汪维,王露,等.石河子大学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9,05:411-413.

  [5]焦淑清,侯巍,于莲.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药学教育,2004,04:56-58.

  [6]叶桦.历届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药学教育,2006,05:58-60.

  [7]马晓匡.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报告[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S1:154-155.

  [8]王春玲,李民胜,黄贵华.广西药学类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03:55-58.

  [9]陈雁,符崖,王羚郦.药科类学生质量追踪与毕业生需求调查[J].药学教育,2008,02:60-62.

  [10]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荆玉君,吴闯,黄仁彬.谈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114-115.

  1.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我国药学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药学教育也面临很多机会和挑战,包括医药理论的深入性研究以及创新性开发,以仿制为主转变为创新为主的发展战略以及药学人才紧缺(药物创新、药物生产、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当前药学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不匹配,造成学校、企业资源双重浪费。对医药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学校应突出工学结合理念,不仅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真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发扬首创精神的平台,保证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同步提升。1.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的必要性。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具备专业素养星空体育、能够较快适应岗位工作,满足药品生产、使用、检验、销售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突出工学结合特点,校企联合,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特点相结合,让学生一走出校门便能立即适应岗位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具有较高素质,而目前大部分药学专业学生并未达到该目标。

  当前,高职药学专业实训课程在具体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筛选方面并未体现出高职高专特点,主要表现在:(1)学校不重视实训教学。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是理论性教学,其教学质量由学生考试成绩来判定,因此实训教学并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是关注学生分数。(2)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2]。一方面,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致使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生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实训教学理论学习多,综合性实训少,大部分课程并不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3)很多实训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实训手段过于陈旧,与现实脱节。

  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实习方式,并未进行校企合作。企业不重视实习,也不会给予学生岗位实践机会,学生进入企业并不能真正进行实践操作,实习目的很难达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注重校企结合,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角色转换,企业、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整个校企合作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不仅应注重校内理论教学,而且应主动到企业走访、调查,了解具体岗位工作情况,将调查获得的资料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我校主动和本地区多家医药企业进行积极沟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教师以及学生能够频繁进入企业接触真实工作场景,有利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并且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挑选专业教师进入医药企业、大型医院学习进修,与企业人员一同工作。这种方式为教师带来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实现了教学相长。几年来,我校教师逐渐适应这种模式,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此外,我校还聘请行业专家开设讲座,将校企合作推向高潮。学生在一年级时重点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以及相关仿真模拟实训,二年级开始结合专业课内容到医院、企业见习,三年级正式在医药企业顶岗实习。该模式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循环往复能够提升学习的有效性[3],有利于学校、企业互利共赢,使学生能力快速提升。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重点在于调整原有课程体系。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工学结合的初步探索,各校均设置了具有特点的课程体系,涵盖精品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等。我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包括校领导、专业建设负责人、优秀教师、课程设置专家等。对于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选择专业骨干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负责人。专业建设负责人在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多经验,能够顺利开发课程,并且做好统筹工作,其任务是对整体课程方案进行设计,组织专家和教师设置具体的课程体系,通过网络课程、远程教育、院校交流等渠道,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开发精品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关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在不断探索之中,目前能够看出该模式与人才需求相匹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必然能够推进药学领域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刘巧,陆予云.高职《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2-76.

  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载体,提高项目的培训质量是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生命线年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的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加强项目管理是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5个环节,从而保证了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凡拟申报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项目内容须符合《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的规定。其程序是:先填报部级、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申请表,呈各市中医药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申报部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经专家评审后,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向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推荐。申报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经专家评审,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后,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布。每年举办的项目内容、时间、地点、课时与学分均通过网站、文件、中医药杂志等媒介公布,以便于查询。

  要求申报项目的师资,项目负责人担任项目总学时30%以上,项目总学时数的90%由高级技术职称专家讲课。项目的讲课人员和课时数须与项目申报书上相符;在教材建设方面,要求项目有专门的文字教材、讲义。讲课1学时,教材、讲义字数不少1 500字。教学内容须与教学日历安排内容相符,并鼓励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声像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必须按教学日历表组织教学,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培训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或考核。办班结束前要组织学员对本次培训的项目内容、任课老师、教材、教学效果等总体情况进行无记名评分评价。办班结束1周内要对项目培训情况进行总结。

  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卡是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有效凭证。学分卡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学分管理,实行全省学分卡统一编号,统一登记。凡公布项目,于办班前向该中心提交项目培训计划及教学日历表,填写《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I类学分卡申请表》,根据报名人数预领I类学分卡。项目主办单位填写学分卡上各项内容,加盖主办单位公章,培训考核后发给学员。办班结束后1周内,主办单位向中心提供参加项目培训考核人员的名单。中心核实学分,定期将I类学分名单公布上网,以便于单位和个人查询。

  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办班单位于办班结束后1周内将有关资料交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归档的资料主要有:①浙江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自评表;②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员评估表;③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分卡申请表;④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办班学员考核登记表;⑤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办班教学日历表;⑥考核试卷和标准答案;⑦办班小结。⑧教材或讲义。

  1.1探究药学职业能力培养内涵,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1.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如从学生入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职业人才应具备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浅谈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李琼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21116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有积极意义。

  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几年来,我们针对药学相关专业的就业需求,组织学生进行了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和中药调剂员几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考试。学生们通过营销实战演练、药品调剂技能训练、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训练,进一步掌握了相应岗位工作的技能,这项工作为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已明确提出“中医走向世界”的口号,而中药产品作为我国在医药出口的主力军,亦肩负着夺回被日韩侵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的重任[1]。国家将中药制药专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因而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而更新办学模式,加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中医药事业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中药产业发展同样名列前茅,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中药企业以及较为完善的中药产业链[2]。我校积极参与中药类相关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药类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为现代中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中药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重点,现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学院通过委派教师出国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进企业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过现有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通过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

  与企业合作创立“康美创新班”, 采用“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中药学专业应用型、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采用全程培养实践能力不间断,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即“理论课―企业进课堂;实验课―模拟实战;见习实习―进入企业”。通过 “康美创新班”的培养模式的探索改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与同专业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就业各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为进一步探索对“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专业进行“三加一”的全新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积累了经验。

  围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中药人才的目标和定位,结合中药制药行业人才需求特点,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模式,从多学科、多元化交叉渗透的角度,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社会对中药学人才多样化需求。结合企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验课及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课程比例,进一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特点,完善“三加一”人才培养模式[3]。

  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资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基础及主导作用。按“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企业聘请”的方式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4],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机制。通过使教师到企业实践,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派教师到海外高水平大学短期学习、聘请企业精英进课堂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

  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上,大力提倡和推广启发式、互动式、任务式等互动模式教学,鼓励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构建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研能力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宽基础,精专业”的特点,并建立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从而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

  与企业合作,建立健全各项学生实训管理制度[5],包括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校外实习(训)管理办法、校外实习(训)管理职责、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及各种协议文本。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增加生产性实训项目,逐步使仿线%。按照“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依据行业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

  [1]陈柏林.让中医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医[J]. 中医药学刊, 2003, 21(8): 1403.

  [2]黄尤江, 郑利荣, 黄卓泳.中医药查新项目统计分析与广东省中医药科研现状浅析[J]. 现代化纵论, 2013, 13(8): 5-7.

  [3]苏世彬,陈坚民,李广培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究――以福州大学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 7(1):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