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yy易游新36行丨成都首批持证陪诊师上岗两月如何陪诊?

  yy易游5月22日下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李忠琴步履匆匆。签到、候诊、看“代问诊”患者此前的就诊记录和检查报告。

  李忠琴是一名陪诊服务人员(以下称“陪诊师”)。今年3月,成都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等单位向李忠琴等27人颁发全国首批《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李忠琴是其中之一。

  “患者术后44天,可以通过助行器行走,大腿还有些麻木的感觉。”面对骨科门诊医生,李忠琴快速说出患者病情,并将就诊资料递给医生。

  李忠琴“代问诊”的患者是一位70岁的老年人,刚做了髋关节置换术,不方便到医院复查。

  什么是陪诊师?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陪诊师是新兴职业,可为独自就医困难的患者提供排队挂号、帮忙拿药取单、陪伴看病应对突发状况等服务。

  在李忠琴看来,她的陪诊工作主要有陪诊、取报告、代问诊、查询、代办等,此前都经过系统培训。“我服务的患者中,老年人居多。”李忠琴说,“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且对医院智能设备操作或就医流程不熟悉,我们可以为他们节省就医时间、提供专业服务。”

  不只是老年人。李忠琴举例,前几天有一位年轻女患者做术前检查yy易游,需要进行采血、彩超、心电图等4项检查,由于对各项检查的流程不熟悉,准备分两天到医院进行检查。这位患者找到李忠琴后yy易游,最终耗时不到两小时就全部做完。“4项检查可以统筹起来,比如进行彩超检查前,我就已经在采血室排了号。”

  采访中,李忠琴又接到两个预约。“今天只有一个‘代问诊’,但忙的时候一天要跑五六家医院。”李忠琴透露,持证上岗后,她的收入也有增加,目前月收入1万至2万元,“经过认证的陪诊师,患者普遍认为专业性要强一些。”

  在成都市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统考考场(简称“考场”),显示屏上出现“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偶有头晕不适”的提示,需要一名“熟悉医院环境、就诊流程并具备一定心理疏导能力的陪诊师”。

  记者在这个实操考场看到,药房、内科、外科、病房等区域一应俱全,考生需通过诊前、诊中、诊后三个阶段的实操考试。其中,诊前需要核对患者信息、询问过往病史、确定就诊科室等;诊中需要解决“医生怎么说、患者应该怎么做”,并帮助患者做好记录;诊后需提醒患者后续就医事项,并代患者拿报告、取药等。

  “实操考场通过情景模拟陪诊,对细分项进行评分。”成都市蓉职培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悦介绍,该考场由成都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成华区人社局与该公司联合打造,是成都市首个陪诊服务标准化考点,通过“理论+实操”考试的考生,可获得《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目前,成都市已有64名陪诊师通过考试取得该证书。

  如何参加考前培训?王悦表示,年满18周岁的考生即可报名参考,目前成华区、温江区均设置免费培训点,可提供相应培训。李忠琴告诉记者,她此前在温江区接受10余天的免费培训后,一次考试就顺利通过,并领取证书。

  数据显示yy易游,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人就医需求增长。“加上成都市拥有大批优质医疗机构,每年吸引大量异地就医者,这些因素催生出巨大的陪诊服务市场需求,陪诊师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在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看来yy易游,目前具备专业职业技能的陪诊师还比较欠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随着群众对便捷就医迫切需求的增长和医疗服务精细化的发展,陪诊师将成为医疗健康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预计未来几年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当前陪诊师就业面临哪些痛点?该负责人表示,首先,陪诊师缺乏职业辨识度,职业标准不统一、职业形象模糊,公众容易将其与“医疗黄牛”混淆。其次yy易游,陪诊师目前主要通过社交平台自我推广、自我营销接单,缺乏统一规范的接单渠道。

  如何解决这些痛点?“《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增加了陪诊师的职业辨识度。”该负责人介绍,获得证书的人员可通过“蓉心陪诊”数字化平台统一注册、接单,用户、医疗机构也可通过这个平台评价服务质量,实现“服务供需对接—服务质量评价—人员管理”闭环服务。

  目前,成都市多部门已组建“成都市陪诊服务人才培育联盟”,汇集职业(技工)院校、培训学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资源,从共建共享培训和评价标准体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整合和调配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入合作,助推行业人才培育从“零散化”向“职业化”转型。